好文摘录

  • (转帖)熵的社会学意义

    原创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3年4月 9日 1. 上周,我读完了《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总体上,我不推荐这本书。因为作者是两个经济学家,他们写了一本物理学的书! 正如经济学家所擅长的,书中充满了夸大偏颇的描写,以及片面的和逻辑不严密的论证。而且这本书(英文版)出版于1980年,内容不是很新。

  • 如何清晰地思考:近一年来业余阅读的关于思维方面的知识结构整理(附大幅思维导图)

    如何清晰地思考:近一年来业余阅读的关于思维方面的知识结构整理(附大幅思维导图) 2008-12-18 14:15 如何清晰地思考:近一年来业余阅读的关于思维方面的知识结构整理(附大幅思维导图) By 刘未鹏(pongba)

  • 知其所以然(以算法学习为例)

    知其所以然(以算法学习为例)其实下文的绝大部分内容对所有学习都是同理的。只不过最近在正儿巴经地学算法,而后者又不是好啃的骨头,所以平时思考总结得就自然要比学其它东西要多一些。 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的算法书的讲解方式都是欧几里德式的、瀑布式的、自上而下的、每一个推导步骤都是精准制导直接面向目标的。由因到果,定义、引理、定理、证明一样不少,井井有条一丝不乱毫无赘肉。而实际上,这完全把人类大脑创造发明的步骤给反过来了。看起来是阳关大道,实际上车马不通。

  • 编程的首要原则是什么?

    编程的首要原则是什么?半年前,JoelOnSoftware和CodingHorror合搞的stackoverflow.com刚上线不久,我兴冲冲地跑过去扔了一个问题: 你们认为编程的首要原则是什么?

  • 如何清晰地思考:近一年来业余阅读的关于思维方面的知识结构整理

    如何清晰地思考:近一年来业余阅读的关于思维方面的知识结构整理By 刘未鹏(pongba) C++ 的罗浮宫(http://blog.csdn.net/pongba) TopLanguage(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pongba)

  • 专访张龙:我的漫漫程序人生路(部分摘录)

    专访张龙:我的漫漫程序人生路(部分摘录)专访张龙:我的漫漫程序人生路 一、关于基础 CSDN:你在系列文章最后分享了9点心得体会,总结当时到现在的这段时光,是否有新的感悟分享? 张龙:我现在依然在坚守着这些体会:

  • 《Rework》摘录及感想

    《Rework》摘录及感想2013年3月11日 陈皓 读了《Rework》这本书好多遍,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想。但从来没有把这些感想记录下来,今天把《Rework》书中的一些章节做一些摘录,并把我的一些感想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这是一本平生以来让我中毒很深的书,也是一本让我思考得很多的书。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好好地读读这本书。这本书并不难读,是一本你可以一口气不中断就可以读完的书。

  • 知其所以然(三):为什么算法这么难?

    知其所以然(三):为什么算法这么难?By 刘未鹏 – July 10, 2011 不知不觉《知其所以然》系列竟然也写到第三篇了,虽然前面两篇也说了不少,但是总觉得还有东西没有说“透”,或者说没有说“好”。所以这篇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用更好的例子来继续深入阐述。(感谢silwile对本文的review和意见)

  • Bruce Eckel:编程生涯

    Bruce Eckel:编程生涯EN文: Computing Thoughts A Career in Computing by Bruce Eckel June 2, 2009 Summary I regularly receive requests for career advice, and I've tried to capture the answers in this blog, and in a follow-on. For those of you who asked but never got an answer, I apologize. Your questions stimulated me to work on this, and it's taken awhile.

  • 阿里数据库专家:写给我们这些浮躁的程序员

    阿里数据库专家:写给我们这些浮躁的程序员本文作者:叶正盛,阿里巴巴数据库技术专家,专注于数据库应用性能量化。 再次写给我们这些刚入行浮躁的程序员,如何成长,以下是列出了一些成长的心得,我们不必每条都去实践,但是优秀的程序员成长过程中总会实践里面的几条。

  • 程序算法与人生选择

    程序算法与人生选择2012年12月28日 陈皓 每年一到要找工作的时候,我就能收到很多人给我发来的邮件,总是问我怎么选择他们的offer,去腾讯还是去豆瓣,去外企还是去国内的企业,去创业还是去考研,来北京还是回老家,该不该去创新工场?该不该去thoughtworks?……等等,等等。今年从7月份到现在,我收到并回复了60多封这样的邮件。我更多帮他们整理思路,帮他们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注:我以后不再回复类似的邮件了)。

  • 【分享】警惕偷走时间的5大窃贼

    【分享】警惕偷走时间的5大窃贼好的管理者都是好的时间管理者。而管理者时间管理的根本是抓大放小、果断决策、大胆授权、梳理系统、做好计划。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防范偷走你宝贵时间的5大窃贼,才能让自己免于焦头烂额。

  • 学习与记忆

    学习与记忆By 刘未鹏 – June 5, 2008 正儿巴经学习算法算起来也有快两个月了,之前作为计算机工科生虽然算法和数据结构是必修课,但实际上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相当肤浅,更遑论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因此,所谓“正儿巴经”学习算法,意即开始对算法思想的本质进行归根究底的过程、对思维方法论进行归纳抽象的过程、对各种解题技巧进行一般化的过程、通过不断练习来让记忆内隐化的过程..

  • 数据的游戏:冰与火

    数据的游戏:冰与火2013年7月31日 陈皓 我对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是新手,从去年7月份在Amazon才开始接触,而且还是因为工作需要被动接触的,以前都没有接触过,做的是需求预测机器学习相关的。后来,到了淘宝后,自己凭兴趣主动地做了几个月的和用户地址相关数据挖掘上的工作,有一些浅薄的心得。下面这篇文章主要是我做为一个新人仅从事数据方面技术不到10个月的一些心得,也许对你有用,也许很傻,不管怎么样,欢迎指教和讨论。

  • {技术}{多线程}实施并行编程的五大障碍

    实施并行编程的五大障碍近期看见一篇来自Intel的很有意思的分析文章,作者提到在他向45名与会的各公司程序员/开发经理/战略师提问“什么是实施并行编程的最大障 碍”时,下面五个因素被提及的次数最多:遗留代码(legacy code)、教育(education)、工具(tools)、对众核趋势的恐惧

  • [转载]深思:清华学生在香港求学受到的心灵震撼

    [强烈推荐][转载]深思:清华学生在香港求学受到的心灵震撼 国内是一种功利教育 ,而国外是一种人格教育 。国外没法说,不过国内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人生的最初十多二十年,基本上都是在跟分数打交道,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 如何理解当代中国

    如何理解当代中国----《十亿消费者》读后感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3年5月21日 前几天,我读完的美国人 James McGregor 写的《十亿消费者》(One Billion Customers)。

  • 5分钟让你明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

    5分钟让你明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5分钟让你明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 一。 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 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 逃出你的肖申克(五):看不见的牢笼(上)

    逃出你的肖申克(五):看不见的牢笼(上)By 刘未鹏 – June 4, 2012 《逃出你的肖申克》系列是从09年1月开始写的,到现在已经三年半了,这个系列几乎是我从03年写博客以来时间跨度最长的一个系列。从08年开始,我就开始大量阅读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方面的书籍,对于我们的思维如何工作,我有着深深的着迷(事实也证明心理学是一个太有趣的学科,例如这个系列最受欢迎的一篇文章《逃出你的肖申克(二):从视觉错觉到偏见》单单在http://mindhacks.cn上就有15万的访问量),虽然不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另一方面也避开了研究中难免的繁琐技术细节,从局外人的角度纯粹去欣赏也许更为有乐趣,而即便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心理学也俨然已成为当下社会的显学(我最爱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甚至也涉猎到了进化心理学),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所谓心理学就是关于人脑如何工作的科学,既然社会是由一个个的人构成,而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又由我们的大脑所支配,那么从这个根本上去理解很多问题便非常深入本质,所以在科研方面心理学正在渗透进越来越多关于“人”的科学,形成一个个蓬勃的交叉学科,例如行为经济学(甚至还有叫神经经济学的)、计算神经科学等等,而心理学的现世价值更是无处不在(甚至都被有些书搞的有点恶俗了),例如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决策判断、人际关系,家庭中的亲密关系、育儿,个人成长方面更是有无数关于心智成熟的书,国内在近几年引进的国外经典的书籍也呈加速势态(但仍然跟国外市场有严重时滞,有些好书引进到国内居然跨度相差20年)。《逃出你的肖申克》系列就是源于我阅读国外的泛心理学书籍的一个不断积累的读书笔记,其中有我自己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对我看过的知识的归纳和贯通,这个系列的文章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其中有无数的外链,因为我觉得能在一篇文章中归纳的东西实在太少,好的文章并不是体现在文章本身,而是体现在它为读者打开的一扇扇窗。

  • How to be an Excellent Programmer for Many Years

    How to be an Excellent Programmer for Many Years(Excellent==Successful. Money & fame are 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

  • 逃出你的肖申克(三)

    逃出你的肖申克(三):遇见20万年前的自己By 刘未鹏 – March 18, 2010 《Synaptic Self》中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由于人的大脑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年代“堆积”起来的,也就是说,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到高级灵长类这些进化阶段,我们的大脑从只有原始的反射模块,到拥有初步的情感区域,一直到神奇的具有6层结构的“新皮质”所支撑的高级认知能力,一步步走来。这个过程并非上帝预先编程架构好的,而更像是在既有结构上“叠床架屋”,比如,大脑从内到外基本上是按照进化年代来排序的,比如啮齿类等一些小型哺乳动物的新皮质是光滑的,这是新皮质在进化出高级灵长类之前的样子,后来为了解决大脑中空间不够的问题,进化之手发明了大脑皮层沟回,通过这些褶皱,在不增加太多占用面积体积的前提下使得大脑皮层表面积暴涨,正是这些褶皱使得灵长类进化出独特的高级认知活动,如工作记忆,语言。这种“堆砌式”的进化有它节省和复用的好处(《Kluge》),然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奇特的“进化时滞”效应——进化年代较近的大脑模块和较久远的模块之间要达成完美沟通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之前便会造成多个模块之间面对同一个问题决策不一致的问题。

  • 知其所以然(续)

    知其所以然(续) By 刘未鹏 – November 14, 2010 查了一下,上篇知其所以然(以学习算法为例)是08年7月写的,现在已经是10年11月,过去了两年零4个月,这说明了三件事情:1,一个问题其实你可以一直放在脑子里面,利用暗时间对其软泡硬磨,时间足够久你总会有一点新的感悟,问题其实就像那句老话说的那样,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聚精会神的思考一天,也许比不上惦记一个星期(据说数学家庞加莱就特别会惦记问题)。2,事实上,当你感觉懂了的时候,你至少得反问自己一句,真的懂了吗?当你确信自己真的懂了的时候,你至少得讲给别人听,别人听懂了吗?考察你自己是否真懂了的一个很好的依据是,你是否有一种“哦,原来是这样啊,这下再也不可能忘记了”的感觉。3,我其实没有忘记这个博客。如我之前说的,记录只是学习和思考的副作用,只要还在学习和思考,就必然会有新的记录。

  • 逃出你的肖申克(一)

    逃出你的肖申克(一)前言:《逃出你的肖申克》这个题目我早就放在心中,一直想写一写,但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上次一个偶然的时候,发现可以以对一些人们常常放在嘴边的俗语进行解释为入口,以一年多来学习的关于思维的知识为基础,展开来说一些也许有用的东西,也刚好是对学过和思考过的东西的总结和整理,如果你在看过上次发的“如何清晰地思考——知识结构图”之后发现要读的书太多,无法下手的话,不妨将这个系列作为一个更详细的引路图,注意文中的各个超链接,他们都指向有价值的资料,引用出去的资料的价值远远大于这篇文章本身。

  • 每位开发人员都应铭记的10句编程谚语

    每位开发人员都应铭记的10句编程谚语每位开发人员都应铭记的10句编程谚语 所谓谚语,就是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人生箴言和普遍真理的话,它们能很好地帮助你处理生活和工作上的事情。也正因如此,我才整理了10句编程谚语,每位开发人员都应该铭记他们,武装自己。

  • 将安全开发流程扩展到云和大数据

    将安全开发流程扩展到云和大数据将安全开发流程扩展到云和大数据 发布于2013-5-29 简介: 云计算和大数据正在改变着企业。了解必须将这些新技术融入您的安全开发流程的原因,并了解什么是安全开发流程、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存在哪些应用程序安全风险和如何减轻这些风险。

  • 胆敢向用户收费

    胆敢向用户收费作者:凝眸痴视 / 产品观察家我也要当观察家 设计表达心灵。 [核心提示] 如果你认为你的应用足够优秀,就勇敢的向用户收费吧! 碎片化的信息疯狂地冲击着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以至于不记录的话,你根本不会记得你在哪里看过了什么……好吧,其实我就是忘了本文引子的这句话是谁说的来着:“如果你不敢向用户收费,那说明你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

  • 逃出你的肖申克(四)

    逃出你的肖申克(四):理智与情感By 刘未鹏 – January 23, 2011 医学上,对于一些罹患严重癫痫症的病人,一种万不得已但颇为有效的方法是切断其大脑的胼胝体。胼胝体是两个脑半球之间的信息高速通道,含有2亿多条神经纤维,一旦切断之后,两脑半球之间的沟通也就相当于从信息时代回到了石器时代。经过这类手术的不幸的病人被称为“裂脑人”。对裂脑人的研究发现了关于人类大脑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性质,例如《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一章“一个脑还是两个脑”里面提到的研究揭示出左右脑在空间感,视觉触觉,语言方面的一些深刻而有趣的差异。

  • 逃出你的肖申克(二)

    逃出你的肖申克(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视觉错觉到偏见By 刘未鹏 – March 15, 2009 《Making Up the Mind》上讲了这么一个简单但深刻的实验: 我们看到这张图片的第一反应是:5个凸的按钮,1个凹的按钮。